首页

踩射视频

时间:2025-05-25 13:23:32 作者:香江观澜:在“山海人文”间 探寻香港传统味道 浏览量:83143

  中新社香港5月25日电 题:在“山海人文”间 探寻香港传统味道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即将推行的9个旅游热点项目,从工业品牌旅游到旧城激活,从自然山径到纪律部队主题巡礼,全方位落实“无处不旅游”的理念,让访港旅客全方位感受“港味”。

5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9个具有香港特色的旅游热点项目。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旅游业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前四个月访港旅客达1600万人次,同比增加10%。但过去几年,香港一直面临旅游产品单一及高净值旅客减少的双重挑战。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复苏,香港须做出改变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于是,2024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次推出的9个项目,不仅包含山海等自然景观,还打破传统旅游界限,将香港的工业历史、社区、自然景观与城市特色深度融合。例如,“香港工业品牌旅游”中开拓了李锦记、奇华、八珍酱园等本地“老字号”品牌的旅游产品,讲述“香港制造”的故事,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鼓励社区、商界、创科界等更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跨界合作的形式推动香港旅游市场建设。

  多位香港旅游业界人士受访时均对此表示支持并对香港旅游发展持有信心。他们指出,该项目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新、立体的体验,大大增强香港旅游的趣味性,为香港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5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9个即将推出的旅游热点项目,希望给访港旅客带来新体验。图为一名女士在中环“打卡”。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发掘整合旅游资源只是实现“无处不旅游”的第一步,要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香港还需完善交通、消费场景等配套资源。今年内地“五一”假期期间,访港旅客达110万人次,同比增22%。旅游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暴露出香港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例如太平山顶缆车及昂坪360缆车站等旅游热点地区出现排队人潮、港铁落马洲站因人流量大一度出现网络崩溃等,均反映出香港旅游市场配套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笔者认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除完善现有旅游资源与交通设施外,也可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智慧城市”的经验,利用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成对旅游热点人流的实时监测,并及时为旅客提供替代路线,以便实现智慧分流。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访港旅客数据变化来看,香港仍是世界各地旅客出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此次9个旅游热点项目的推出,可以看出香港特区政府带领各界与时俱进“识变、应变、求变”的态度。各界将通力协作,持续落实“无处不旅游”理念,优化配套设施与游客体验,把香港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周末打虎!吴英杰被查,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晓刚: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维护该地区的安全稳定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方一贯主张维护国际水道安全,反对袭扰民用船只的行为。

时习之|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张铭:历史上,天水居于陇右,古称秦州,是长安以西的丝路重镇。当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时,天水成为内地最早开展佛事活动的地区之一,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也是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

首届东南亚国家本土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曼谷举行

12月10日电 据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方微博消息,12月9日,网上传播署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一则信息,信息中提及“开展免费助学计划”“启动免费教学环节”“下发线上优质精品课程”“各位家长根据学生年级点击链接领取资料”等相关信息。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

在严防境外毒品渗透方面,魏晓军表示,国家禁毒办大力强化边境查缉,及时研判毒品渗透形势,优化调整查缉对策,健全完善堵截体系。云南发挥第一屏障、第一主力作用,共破案2258起、缴毒9.2吨;广西严密中越边境毒品走私查缉,破获千克以上大案17起;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加强海上毒品拦截,联合海警破获海上贩毒大案4起、缴毒2.8吨。

巴黎奥运会摘金运动员载誉回湘 家乡人民热烈欢迎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镇江经开区检察院分别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先后对许某俊等26人提起公诉。2023年6月至7月,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许某俊、庄某宽、侯某雁、蔡某兴、曾某丰等14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至五千万元不等;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汪某、余某然等12人有期徒刑二年至五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三万元至三百万元不等,部分适用缓刑。各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